四逆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_【中医宝典】

...散方证探讨及临床运用 温兴滔 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242100) 摘要:四逆散见于《伤寒论校注》,中国古籍出版社,2001,P239 ⑦莫枚士《经方例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P94 胡希恕《经方传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42.html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章太炎谓:“医师之能,本在疗治,非专在防卫也”;“凡事虚拟其理,不如实征其状。”强调中医旨在治病,而治病主要依靠患者症状,即胡希恕所称之“症状反应”。“症状反应”是胡希恕读《伤寒论》,分析《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体悟所提出的概念。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兼答李彦坤医师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解读,冯世纶的老师胡希恕先生和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认识,选录于下。 胡希恕先生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该条文下开首就说:“此方常用。”接下来解释:“胸胁满微结,胸胁满为柴胡证,微结,里面微有所结,结得不厉害,但是有所结。我们用柴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815.html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六经辨证符合厥阴病提纲,即此方证属厥阴病。 ●据《伤寒论》第147、148条所述,凡见上热下寒,又见阳微结者,即可认定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 胡希恕经前后对照研究、反复体会,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13.html

经方之汗法是方法 不是目的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经方传真研究会 经方的六经来源于八纲,在病位上分为表、里、半表半里。邪气在表,当汗而解之。 病位在表,可以分为太阳病表阳证、少阴病表阴证,“汗法”是治疗大法。但如何发汗、如何达到发汗却有显著不同。 汗法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781.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一、《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北宋时期,政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4.html

伤寒论序_《伤寒论

...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秘阁校理臣林亿等谨上。...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193.html

半表半里成熟于东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关于“半表半里”这一术语成熟的年代,不论是从考证文献看,还是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看,半表半里是八纲的病位概念,是由病位概念表、里衍生而来。“半表半里”最早出现于《伤寒论》而且成熟于《伤寒论》,时代应属东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64.html

口疮屡见厥阴病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赤小豆、杏仁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赤小豆15克,炒杏仁10克,生石膏4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关于厥阴病 对于厥阴病篇,历来是解读《伤寒论》的难点。有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16.html

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神似”。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胡希恕用此方治疗低热、便结“很好”;刘渡舟先生用此方治口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911.html

共找到746,13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